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2.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马王堆汉墓帛医书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4.纵欲戕生,古今同慨。——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5.善摄生者,先除欲念。——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6.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7.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明·高濂《尊生八笺》
8.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9.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0.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1.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2.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13.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明·万全《养生四要》
14.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15.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唐·张湛《养生要集》
16.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明·王文禄《医先》
17.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晋·葛洪《抱朴子》
18.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19.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20.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2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22.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明·万全《广嗣纪要》
23.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24.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
25.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26.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道。——春秋·李耳《老子》
28.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明·高濂《尊生八笺》
29.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明·吕坤《呻吟语》
30.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
31.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32.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3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宋·官修圣济总录》
34.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明·郑宣《昨非庵日纂》
35.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6.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7.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8.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39.粥饭为世间*一补人之物。——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4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唐·张湛《养生要集》
41.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
42.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明·吕坤呻吟语》
4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44.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4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李耳《老子》
46.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47.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明·高濂《尊生八笺》
48.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唐·张湛《养生要集》
49.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50.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51.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52.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53.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4.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55.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56.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57.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5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9.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60.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战国·韩非《韩非子》
61.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62.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63.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很是怒。——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64.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明·万全《养生四要》
65.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唐·张湛《养生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