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社交礼仪的馈赠礼仪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把握社交礼仪的馈赠礼仪,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把握1:
馈赠作为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人们普遍肯定。得体的馈赠,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认真研究和把握馈赠的基本原则,是馈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轻重原则——礼轻情意重
礼品有贵贱厚薄之分,有善恶雅俗之别。礼品的贵贱厚薄,往往是衡量交往人的诚意和情感浓烈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礼品的贵贱与其价值并不总成正比。因为礼物是言情寄意表礼的,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物,人情无价而物有价,有价的物只能寓情于其身,而无法等同于情。
也就是说,就礼品的价值含量而言,礼品既有其物质的价值含量,也有其精神的价值含量。“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在我国妇孺皆知,被标榜为礼轻情意重的楷模和学习典范。“折柳相送”也常为文人津津乐道。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提倡“礼轻情意重”。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妨既要注意礼轻情意重,又要入乡随俗地择定不同轻重的礼物。
(二)时机原则
就馈赠的时机而言,及时适宜是很重要的。中国人很讲究“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即要注重送礼的时效性,因为只有在很需要时得到的才是很珍贵的,才是很难忘的。
我国是一个节日较多的*,在传统节日相互赠送相应的礼品,会使双方感情更为融洽。另外,在对方的某些纪念日,以礼品相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要注意把握好馈赠的时机,包括时间的选择和机会的择定。一般说来,时间贵在及时,超前滞后都达不到馈赠的目的;机会贵在事由和情感及其他需要的程度。“门可罗雀”时和“门庭若市”时,人们对馈赠的感受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对于处境困难者的馈赠,其所表达的情感就更显真挚和高尚。
(三)效用性原则
同一切物品一样,当礼以物的形式出现时,礼物本身也就具有了价值和实用价值。就礼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言,人们经济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追求不同,对于礼品的实用性要求也就不同。
一般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精神追求的不同,在物质生活较为贫寒时,人们多倾向选择实用性的礼品,如食品、水果、衣料、现金等;在生活水平较高时,人们则倾向于选择艺术欣赏价值较高、趣味性较强和具有思想性纪念性的物品为礼品。
因此,应视受礼者的物质生活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礼品。
(四)投好避忌的原则
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生活经历、宗教信仰以及性格、爱好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是不同的,或喜爱或忌讳或厌恶等等,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投其所好、避其禁忌的原则。
尤其强调要避其禁忌。馈赠前一定要了解受礼者的喜好,尤其是禁忌。例如,中国人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
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理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这类禁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遵循,这里就不列举了。
如何把握2:
受礼和答谢是受礼人对馈赠者深情厚谊的肯定,它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馈赠者完成送礼的任务。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件得体的礼品,受礼人应当郑重其事地收下。大多数从很幸运地接受过礼品,却并不是每社交都能礼貌地接受别人的礼品。
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应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
在对方取出礼品,预备赠送时,不应伸手去抢,开口相问,或者双眼盯住不放,以求先睹为快。此时此刻,应保持风度。
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接过来的若是对方提供的礼品单,则应立即从头至尾细读一遍。正式场合下,受礼者应用左手托好礼物(大的礼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来与对方握手致谢。
您可能对礼品赞不绝口,但这是不够的。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您应向对方立即道谢。“谢谢您”三个字表明,您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给您礼物的这一举动。
您还可以找一些动听的话,或者令人开心的模棱两可的话来说。您可以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您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还记得我收集邮票。”
接受礼物时要注意礼貌,但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礼物不合您意,也应有礼貌地加以感谢。
接受礼品后,欧美人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小心地打开礼物欣赏,从外包装夸赞到内包装,看见了礼物,也会好好地夸赞一番,甚至高兴时还会拥抱您一下,与送礼者共同分享收到礼物的喜悦。欣赏完礼物,他们会重新将礼物包装好,对他们而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受礼礼仪。
而中国人在接受礼品时,一般不会当着送礼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而是把礼物放在一边留待以后再看。这是为了避免自己万一不喜欢对方所送礼物时的尴尬,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对方送礼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礼品。还有一点是,如果给不同地位的人赠送不同的礼物,当场不打开礼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比较。
但今天已不再这么刻板了。如果现场条件许可,时间充裕,人数不多,礼品包装考究,那么,在接过他人相赠的礼品之后,应当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将礼品包装当场拆封。它表示自己看重对方,同时也很看重获赠的礼品。在启封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文明,不要乱扯、乱撕、乱丢包装用品,此时,撕破包装纸被认为是粗鲁的举止。但请注意,结婚礼品是不可当场打开的。
当面拆开包装后,要以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表示您对礼品的欣赏。比如,可将他人所送的鲜花捧起来闻闻花香,随后再将其装入花瓶,并置于醒目之处。
如何把握3:
馈赠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节,它是为了表示敬意、友好、祝贺等心意而赠送物品的一种形式。馈赠适当的礼品,可以表达情意,加深理解,增进友谊。
馈赠是一项典型的礼仪方式。礼尚往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习惯做法。馈赠在私人交往中比较常见,在公务活动中也时有涉及馈赠问题。
馈赠需要在礼品选择、赠送及收受中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只有符合有关规定的礼仪馈赠,才能有利于情意的表达,为受礼方所接受,使馈赠恰到好处,适得其所。
学会馈赠,重要的是解决送什么礼品的问题。礼品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彼此关系。选择礼品要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馈赠对象不同,礼品选择就不一样。送给单位与个人、内宾与外宾、同性与异性、长辈与晚辈、老朋友与新朋友,礼品的选择要求是不一样的。送给单位的,以纪念性物品为宜;送给外宾的,要突出特色;送给老人的,以实用为佳,送给小孩的,则以益智为好。公务活动中的馈赠,选择礼品要注重纪念性和精神价值,避免馈赠的庸俗化。
兴趣爱好。选择礼品还要考虑受赠方的兴趣爱好。通常事先要做点小调查,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会大大增强馈赠效果。因为,根据兴趣爱好馈赠礼品,是表示对受赠方关心和了解的一种很好方式。如果不看对象,盲目送礼,即便是珍贵的礼物,在某些受赠者眼里,也许可能视若敝帚,不感兴趣。习俗禁忌。选择礼品要考虑习俗、礼俗和个人禁忌。公务活动中的馈赠,现金、信用卡、有价证券、昂贵的奢侈品是不能送的,异性之间不能赠送首饰等贴身物品。还要顾及一些民族、地区禁忌,要考虑礼品的数目、颜色、名称等,如广东人忌“4”,因为与“死”谐音;颜色忌黑色、白色,一般视黑色为不吉利,白色为悲伤;物品忌送钟,因为与“送终”谐音。
不同的*、民族习俗有所不同,要注意加以区别。轻巧为宜。礼品要以轻巧为宜,不宜过于贵重。所谓“轻”,体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以薄礼为宜。送礼不在轻重,而在诚意和适当。过重的礼品,在公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私人交往中造成经济压力,增加受礼方的思想负担。只要表达送礼者的诚意,又能使受礼者喜出望外,就不在于礼品的贵重与否了。
-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摸瓜》教案模板
- 下一篇:八年级作文:吾之挚友